2024第21届中国-东盟博览会
- 起始时间:2024-09-23 结束时间:2024-09-27
第21届中国-东盟博览会 参展联系:139 1714 2868 何经理
THE 21TH CHINA-ASEAN EXPO
举办时间:2024/9/23---2024/9/27
举办展馆: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
2024年9月23日在广西举办的东博会(中国“魅力之城”郑州)系列活动
中国—东盟博览会 (以下简称:东博会)是中国和东盟10国***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、广西承办的国际经贸盛会,迄今已成功举办20届,推动并见证了中国—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内涵的不断丰富、经贸合作水平的迅速提升、人文民间交往的日益密切,为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第20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(简称:东博会)、中国—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19日在广西南宁闭幕。本届东博会着力推动高层对话机制、经贸实效、“南宁渠道”、永不落幕合作平台四个全面升级,成果丰硕。
第21届东博会、峰会初步定于2024年9月23—27日举办,郑州市将担任第21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·魅力之城
2023年9月19日,第20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、中国—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闭幕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。中国—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韦朝晖在会上介绍,第21届东博会、峰会的举办时间初步定于2024年9月23—27日,郑州市将担任第21届东博会中国“魅力之城”。
“数说”中国-东盟
关于第21届东博会、峰会
在2023年9月18日东博会高官会会议共识基础上,我们对第21届东博会、峰会做了以下初步策
立足东盟,向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拓展,与老挝国家工商会签署《中国—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与老挝国家工商会合作备忘录》,与波兰雇主协会签署《中国—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“一带一路”支持商协会合作备忘录》,进一步发挥峰会平台作用,以峰会为杠杆持续深化中老、中波在农业、商贸、金融、教育等重点领域合作。第四,首次打造绿色零碳会议,实现了绿电全覆盖、用电零排放,拓展绿色合作,践行低碳、可持续绿色理念。
1.初步定于2024年9月23—27日举办;
2.主题国:正在与东盟各国讨论对主题国机制;
3.第21届东博会继续同期举办第21届峰会;
4.郑州市将担任第21届东博会中国“魅力之城”。
“数说”中国-东盟会
“魅力之城”中国郑州东博会
2023年9月19日,郑州市商务局局长王保来作为郑州市城市代表参加第20届中国-东盟博览会 中国-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闭幕新闻发布会“魅力之城”交接仪式,从第20届东盟博览会中国“魅力之城”杭州市手中接过“魅力之城”旗帜并接取“魅力之城”标志物,我市将担任第21届东博会中国“魅力之城”。
“魅力之城”中国郑州东博会
“魅力之城”是东博会的重要专题之一,是中国和东盟11国共办机制的集中体现。自第2届东博会推出“魅力之城”专题以来,每届东博会结合本届重点主题,中国和东盟各国选择1个本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“魅力之城”参加展示并举办相关活动。 [2]
明年再会!第21届东博会、峰会初步定于2024年9月23日—27日举办 中国“魅力之城”为郑州市
第20届中国—东盟博览会、中国—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闭幕新闻发布会在南宁召开,介绍了本届盛会取得的丰硕成果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第21届东博会初步定于2024年9月23日—27日举办,继续同期举办第21届峰会,郑州市将担任第21届东博会中国“魅力之城”。目前正在与东盟各国讨论对主题国机制进行优化,将适时对外公布。
发布会现场。
会上透露,本届东博会展览面积10.2万平方米,外国占30%以上;展位5400个,共有46个国家1953家企业参展,比上届增长18.2%,其中外国参展企业738家(含东盟644家),占参展企业总数的37.8%,东盟展览规模和占比在中国国际展会中保持***;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、越南等7国恢复包馆,恢复东盟“魅力之城”展区。共有104个采购团组参会,其中国际团组55个,占52.9%;举办了70多场经贸促进活动,约30家企业开展直播带货42场。截至9月19日中午12时,累计进馆人数15万人次。
第20届东博会中方"魅力之城"杭州市向下一届东博会中方"魅力之城"郑州市进行交接。
贸易成交活跃亮眼。呈现大订单多、绿色低碳商品成交多的特点。文莱签约超20亿美元,30架中国大飞机的采购订单,是东博会史上***贸易订单。会期有超过100家企业推出新品首发。
投资签约再创新高。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70个,总投资额4873亿元,比上届增长18%,其中制造业投资占比超过65%,项目数量、投资总额、制造业投资占比均创历届新高。签约大单多,50亿元以上项目17个,比上届增长54.5%。国际经贸和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项目20多个,创近10年新高。
今后东博会将加快升级发展,努力实现推动建立中国—东盟高层定期会晤新机制、打造中国—东盟制度型开放合作的先行先试公共产品、建立中国—东盟命运共同体全方位合作的首要渠道、构建为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创享商机的***平台、塑造中国—东盟和合共生建家园的文化符号等五个目标。